-
點擊:1380,731 次
二十四節氣
二十四節氣歷史由來 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,我國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、日北至的概念。隨后人們根據月初、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,利用之間的關系,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。并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,這就是二十四節氣。到戰國后期成書的《呂氏春秋》“十二月紀”中,就有…… -
點擊:13102,097 次
二十四節氣的對應日期
立春(2月4日)、雨水(2月19日)、驚蟄(3月6日)、 春分(3月21日)、清明(4月5日)、谷雨(4月21日)、 立夏(5月6日)、小滿(5月21日)、芒種(6月6日)、 夏至(6月22日)、小暑(7月7日)、大暑(7月23日)、 立秋(8月8日)、處暑(8月23日)、白露(9月8日)、 秋分(9月23日)、寒露(10月8日)、霜降(10月23日)、 立冬(11月…… -
點擊:1395,333 次
農歷月份與節氣對照表
寅月為正月(含立春、雨水兩個節氣), 卯月為二月(含驚蟄、春分兩個節氣), 辰月為三月(含清明、谷雨兩個節氣), 巳月為四月(含立夏、小滿兩個節氣), 午月為五月(含芒種、夏至兩個節氣), 未月為六月(含小暑、大暑兩個節氣), 申月為七月(含立秋、處暑兩個節氣), 酉月為八月(含白露、秋分兩個節氣)…… -
點擊:1315,043 次
陽歷陰歷公歷農歷的區別
按照地球繞太陽公轉來定的,我們稱之為陽歷。陽歷來自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的寒暑交替,四季變換,一個周期為一年,我們稱之為“回歸年”,一個“回歸年”為365.242199074天。 按照月亮圓缺變化來定的,我們稱之為陰歷,一般為幾月初幾的形式。陰歷來自月亮的圓缺變化,變化一個周期為一月,我們稱…… -
點擊:136,499 次
四季
四季的簡述 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,每個季節大約3個月。春天,氣溫回暖、萬物復蘇;夏天,天氣炎熱,水果成熟;秋天,氣溫轉涼,農作物成熟;冬天,天氣寒冷,有時會下雪。 四季是如何形成 地球的自轉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面(黃道面)之間有一個夾角(23°26′),因此,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,太陽……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