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四季
四季的簡述
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,每個季節大約3個月。春天,氣溫回暖、萬物復蘇;夏天,天氣炎熱,水果成熟;秋天,氣溫轉涼,農作物成熟;冬天,天氣寒冷,有時會下雪。
四季是如何形成
地球的自轉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面(黃道面)之間有一個夾角(23°26′),因此,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,太陽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會發生變化,從南緯23°26′(南回歸線)到北緯23°26′(北回歸線)。太陽直射時,地球表面獲得的熱量高,氣溫高,為夏季;反之,太陽斜射時,地球表面獲得的熱量低,為冬季。當太陽直射到北半球時,北半球為夏季,南半球為冬季;反之,當太陽直射到南半球時,南半球為夏季,北半球為冬季。太陽直射到南、北回歸線時,分別為冬至(12月22日前后)和夏至(6月22日前后);太陽直射到赤道時,分別為春分(3月21日前后)和秋分(9月23日前后)。
太陽直射區域處于南、北回歸線之間,因此該區域太陽總是近乎直射,故一年中從太陽獲得的能量均較高,導致該區域的氣溫較高,一年中變化不大,該區域稱為熱帶。熱帶區域,沒有明顯四季變化,均為夏季。通常指的一年四季,主要表現在溫帶,也就是太陽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到南極圈和北極圈之間的區域。南極圈指太陽照射到北回歸線時,太陽所能照亮的最南緯度線,即南緯66°34′(緯度與回歸線的緯度互余)。同樣,北極圈處于北緯66°34′。兩極圈內,會出現極夜和極晝現象。顯然,北半球夏季時,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,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;反之,南半球為夏季時,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,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。
( 易宇山人周易網 http://www.u1423.com )
地球表面單位面積獲得的熱量與太陽的入射角(光線與地球表面法線的夾角θ)之間的關系為:E∝cosθ。
太極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.四象在天代表四季,春屬木,夏屬火,秋屬金,冬屬水,因為土生萬物,所以流于四季,合為五行。
四季分十二月,寅卯辰屬春,寅卯為木,辰為土;巳午未屬夏,巳午為火,未為土;申酉戌屬秋,申酉為金,戌為土;亥子丑屬冬,亥子為水,丑為土。辰土為水庫,為濕土;未為木庫,為燥土;戌為火庫,為燥土;丑為金庫,為濕土。相關文章推薦:- * 二十四節氣
- * 二十四節氣的對應日期
- * 農歷月份與節氣對照表
- * 陽歷陰歷公歷農歷的區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