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印章
印章是中國古漢字和中國古印刷術的結合,也是古代一種簽名形式或者說是憑證。大多以玉、石、木為載體,加以刻印漢字為主,輔以形象線條。
印章,是我國特有的歷史文化產物,古代主要用作身份憑證和行駛職權的工具。它的起源,是由于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。早在商周時代,印章就已經產生。如今的印章,已成為一種獨特的、融實用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藝術瑰寶。在周代,印統稱為璽或璽節。秦代用印制度規定,唯天子才可稱璽。至此,璽印又成為地位高低、權利大小的象征。漢承秦制,皇帝稱璽,一般臣下稱印、印章或章。隋唐以后的官印,尺寸逐漸變大,多為九鼎文。武則天執政后,因惡“璽”音同死,下令改璽為寶,唐玄宗以后,“寶”作為皇帝之璽的專用名稱,一直沿襲到清代。
此外,印章還有一些別稱,如宋代的“記”、“朱記”、“合同”,元代盛行的“押”,明代的“關防”、“符”、“契”、“信”等等,清代以后逐漸淘汰,唯有“印”、“章”延續至今,仍然保持著強盛的生命力。
印章、圖章,印章圖案是彰顯才學、家道、生意、官運,也是自己身份的象征。
( 易宇山人風水調理 http://www.u1423.com )